管理会计凭什么拿高薪?+ 查看更多
管理会计凭什么拿高薪?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1-09-13
先来看看这些企业高管的看法: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薪水比较高,这是我亲身感受到的。”
——威高集团公司财务总监崔谨
“管理会计对企业而言应该是创造合理的利润并且永续的存在。”
——西门子中国工业业务东北亚区商务监控部总监黄纯凤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分析,的确有一些利器帮助企业实现价值。一次在做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当中,我们创新采用波士顿矩阵图模型。这个模板,把所有人的工作分成不同的模块。有一个部门提出需要增加6个人,拿模型算一下发现,只需要增加1个人就行。这就是为企业增值。
——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公司执行副总裁邹志英
不同于普通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能够帮助企业增值。管理会计人员如果不参与战略的制定过程而是去做其它方面的工作,那么始终做的都是一些零敲碎打、拾遗补缺的工作。只有参与战略制定管理会计人员才会发现企业未来的价值,并且帮助企业从长远、可持续的角度为股东创造价值。
那就是要搞清楚一名有管理意识的财务在公司需要做到哪几点。
1、资金安全
作为财务主管或经理,需要做的就是帮企业建立完善内部机制,保障资金安全流动。
2、经营情况
这是财务最基础的工作,但并不是把帐做完、把报表做出来了财务工作就算完结了,其实通常的收入减成本减费用等于利润这样的财务工作,在老板眼里是没有多少价值的,这也是财务人员待遇一直不高的原因之一。
必须有这样的思维:财务工作是周期循环性的工作,每一期做完帐、出完报表,都只是完成了财务循环工作的第一步。
这里的重点是核算基础工作。在这方面财务要做的,是详细了解、梳理业务流程,根据业务去重新设置核算体系,比如包括一级科目、二级明细科目、三级明细科目的设置等。
每一级每一个科目的设置,都要与业务相关,保证账做完后,能够根据业务的需要取数和统计。也就是业务想要什么数据,财务都能报出来,而不能回答说做不到。
其实这方面的工作很少涉及财务专业技术,用得更多的反而是加减乘除和如何归纳统计的思维。
核算基础工作除了会计科目设置等基础设置之外,还涉及到业务部门配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让业务部门配合,在各个环节能够顺畅地提供财务需求的数据。
有不少企业的财务是因为这个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导致财务核算工作一直开展不起来或达不到效果。所以这方面的问题要作为重点去解决,这里需要的是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3、财务分析
财务会计最终输出的内容是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必须要符合会计准则,这就把财务人员的思维给卡死了。
而管理会计不一样,只要是符合业务逻辑的报表,都可以拿来参考,比如下面的产品盈利能力分析报表:
这个表格非常灵活,你可以任意更改表格里的每一项,比如把研发费用归到固定成本中去,只要符合产品的成本分配逻辑就行了。
其实一般规模的企业对财务分析的要求其实并不高,但很多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过于重视技术的应用,用了很多技巧、分析了很多的专业指标数据,自我感觉分析很全面到位,但业务部门、管理高层并不满意,因为分析的结果,并不能为下一步的业务开展指明方向。
所以,在做具体的财务分析之前,先要了解业务特点及决策层的主要需求,同时根据自己的判断,再主动做一些相关的引导性的分析。
4、控制成本
在控制办公室成本方面,成本管理非常重要。核算会计只将成本粗略地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只要求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把收入和成本匹配就可以了。于是诞生了个别计价,先进先出,加权平均这三种成本计价方法,这个只要学了初级职称的财务都知道。
但这只是成本记录,并不能为企业接下去的生产经营提供数据参考。不同于核算会计,管理会计会将成本分得特别细,大体上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变动成本一定是直接成本),因此它能够高度体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种特性可以使管理会计展示单个产品、部门(甚至员工)或顾客的财务信息,并且可以用于模拟不同经营方案的财务结果(如本量利分析)。
大多数企业在财务核算方面得到满足之后,在控制成本方面除了生产成本以外,最关注的就是内控方面。财务要走出财务办公室,深入到业务流程中去,对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通过了解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而设计内部监控体系。
说到内控,有很多财务觉得就是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控制流程,以达到内控的目的。但往往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制定的规章制度和业务脱节。
如果不了解业务,财务人员制定的都是常规的借款报销以及差旅费等制度,而不是结合业务去制定业务方面的规章制度。
这就导致一方面财务核算需要的数据不能顺利取得致使财务核算困难,一方面业务流程中依然漏洞百出,内控形同虚设。
财务做内控要从宏观方面去压缩成本费用的开支。比如通过财务分析找出可以控制的空间,制定一些符合实际的考核指标等,这样就能逐步把成本、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
5、绩效管理
这一条的要求,就涉及到财务预算了,其实方法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和绩效考核结合起来,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出合理的、大家都认可的绩效考核指标。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薪水比较高,这是我亲身感受到的。”
——威高集团公司财务总监崔谨
“管理会计对企业而言应该是创造合理的利润并且永续的存在。”
——西门子中国工业业务东北亚区商务监控部总监黄纯凤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分析,的确有一些利器帮助企业实现价值。一次在做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当中,我们创新采用波士顿矩阵图模型。这个模板,把所有人的工作分成不同的模块。有一个部门提出需要增加6个人,拿模型算一下发现,只需要增加1个人就行。这就是为企业增值。
——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公司执行副总裁邹志英
不同于普通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能够帮助企业增值。管理会计人员如果不参与战略的制定过程而是去做其它方面的工作,那么始终做的都是一些零敲碎打、拾遗补缺的工作。只有参与战略制定管理会计人员才会发现企业未来的价值,并且帮助企业从长远、可持续的角度为股东创造价值。
那就是要搞清楚一名有管理意识的财务在公司需要做到哪几点。
1、资金安全
作为财务主管或经理,需要做的就是帮企业建立完善内部机制,保障资金安全流动。
2、经营情况
这是财务最基础的工作,但并不是把帐做完、把报表做出来了财务工作就算完结了,其实通常的收入减成本减费用等于利润这样的财务工作,在老板眼里是没有多少价值的,这也是财务人员待遇一直不高的原因之一。
必须有这样的思维:财务工作是周期循环性的工作,每一期做完帐、出完报表,都只是完成了财务循环工作的第一步。
这里的重点是核算基础工作。在这方面财务要做的,是详细了解、梳理业务流程,根据业务去重新设置核算体系,比如包括一级科目、二级明细科目、三级明细科目的设置等。
每一级每一个科目的设置,都要与业务相关,保证账做完后,能够根据业务的需要取数和统计。也就是业务想要什么数据,财务都能报出来,而不能回答说做不到。
其实这方面的工作很少涉及财务专业技术,用得更多的反而是加减乘除和如何归纳统计的思维。
核算基础工作除了会计科目设置等基础设置之外,还涉及到业务部门配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让业务部门配合,在各个环节能够顺畅地提供财务需求的数据。
有不少企业的财务是因为这个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导致财务核算工作一直开展不起来或达不到效果。所以这方面的问题要作为重点去解决,这里需要的是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3、财务分析
财务会计最终输出的内容是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必须要符合会计准则,这就把财务人员的思维给卡死了。
而管理会计不一样,只要是符合业务逻辑的报表,都可以拿来参考,比如下面的产品盈利能力分析报表:
这个表格非常灵活,你可以任意更改表格里的每一项,比如把研发费用归到固定成本中去,只要符合产品的成本分配逻辑就行了。
其实一般规模的企业对财务分析的要求其实并不高,但很多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过于重视技术的应用,用了很多技巧、分析了很多的专业指标数据,自我感觉分析很全面到位,但业务部门、管理高层并不满意,因为分析的结果,并不能为下一步的业务开展指明方向。
所以,在做具体的财务分析之前,先要了解业务特点及决策层的主要需求,同时根据自己的判断,再主动做一些相关的引导性的分析。
4、控制成本
在控制办公室成本方面,成本管理非常重要。核算会计只将成本粗略地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只要求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把收入和成本匹配就可以了。于是诞生了个别计价,先进先出,加权平均这三种成本计价方法,这个只要学了初级职称的财务都知道。
但这只是成本记录,并不能为企业接下去的生产经营提供数据参考。不同于核算会计,管理会计会将成本分得特别细,大体上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变动成本一定是直接成本),因此它能够高度体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种特性可以使管理会计展示单个产品、部门(甚至员工)或顾客的财务信息,并且可以用于模拟不同经营方案的财务结果(如本量利分析)。
大多数企业在财务核算方面得到满足之后,在控制成本方面除了生产成本以外,最关注的就是内控方面。财务要走出财务办公室,深入到业务流程中去,对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通过了解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而设计内部监控体系。
说到内控,有很多财务觉得就是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控制流程,以达到内控的目的。但往往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制定的规章制度和业务脱节。
如果不了解业务,财务人员制定的都是常规的借款报销以及差旅费等制度,而不是结合业务去制定业务方面的规章制度。
这就导致一方面财务核算需要的数据不能顺利取得致使财务核算困难,一方面业务流程中依然漏洞百出,内控形同虚设。
财务做内控要从宏观方面去压缩成本费用的开支。比如通过财务分析找出可以控制的空间,制定一些符合实际的考核指标等,这样就能逐步把成本、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
5、绩效管理
这一条的要求,就涉及到财务预算了,其实方法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和绩效考核结合起来,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出合理的、大家都认可的绩效考核指标。
6、税务风险
通过以上的方式,财务应该就算是真正地参与到营运管理之中了。对于税务风险已经能够做到事前预测,有效规避。
分享到: